今年(2004)七月六日是童芷苓老師逝世九週年的紀念日;最近常和芷苓老師的至友,亦是戲曲界的老前輩談及芷苓老師時總是無限抱憾,如果芷苓老師是完全退出舞台頤養天年而去,我想這種遺憾不至太大。事實是童師至死對京劇的熱情都未減仍未放棄舞台,在病床上仍在為重排<大劈棺>動腦筋,還不時研究新腔 。
童師的這位至友亦是厲慧良、楊榮環、趙榮琛、關肅霜先生的好友且交情匪淺,說這幾位身懷絕技的老藝術家在文革中悻免存活,但開放老戲後未得到充分發展的空間與尊重,有人說這些老藝術家說是病死不如說是被”氣”死的,亦不無道理。常幻想如果童芷苓老師及這幾位藝術大師是活在今天中國這較開放、多元化的社會,他們的藝術是否會更被重視更受尊重,更有空間去實現他們的藝術理想?他們會更愉快嗎?
當年童芷苓老師求好心切曾構想在上海電視台錄製其劇藝以較優質的作品傳世,電視台以資金不足要求童師自籌資金為條件,童師因而氣憤作罷留下大憾事。如果當時有 “音配像”的資金只用其零頭我想即可促成美事。重排<大劈棺>的構思也是童師在台北及海外已先籌得贊助資金才有所行動,但時不我予留下千古之恨。
京劇是最重視傳承的,而真正能傳、幫、帶的是京劇的老藝術家們,因為他們經歷過京劇的黃金年代,他們的寶貴經驗是無比的文化財富,但時間與生命的洪流是可怕的,”搶救”實不足以形容這以”人”為本的傳統藝術之危機性。十多年前(1993 年左右)厲慧良先生以要價一萬元人民幣教一齣戲曾轟動文藝界;黃金有價藝無價的觀念是深植老藝人的心中,厲老不是貪財只是不願賤賣自已一生得來不易的本事,他寧願免費教兒童票友也不輕易傳授專業演員,這也算是給當政者無言的抗議。當時王立軍就是天津青年團裡給五千自己湊足五千才和厲慧良先生學了戲,當然這價值如今看來是遠遠超過一萬元人民幣了 。
全世界各種藝術的維護保存是和雄厚的財力分不開的,我覺得中國社會隨著時代進步應該建立起藝術基金的製度,如等到經濟社會成熟再來重視人文藝術生態則為時已晚。在美國聯邦、州、市政府都有藝術基金可供民間藝術團體申請,許多大的企業亦有藝術基金可供申請,此項基金有減緩企業稅款等好處。美國許多京劇票房社團能長久維繫活動並經常演出是和這些藝術基金分不開的。當然這制度必須有完善的配套法規來實施,不可否認現今中國確實所面對的社會問題仍較複雜困難,但這種概念應極早建立進而實現。
振興京劇除了影音軟件的保存,保護老藝術家使其藝術生命得 以傳承、鼓勵青年演員讓他們有更多的實踐機會及發展空間,這些實質性的實事現今做的還是太少了。如果我們多關心現在仍健在的老藝術家們,使其寶貴的藝術經驗得以總結保存、延續發展,使青年演員更真切的得到真傳,相信京劇的舞台將會更精彩一些;童芷苓老師及老藝術家們所發生的文化遺憾就該會少一些。文化藝術事業是幾世人的事業,這也該是要對得起祖先、對得起子孫的事業 。
By: 何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