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很多年以前在台灣的電視上第一次聽到顧正秋女士唱到“蘇三離了洪洞縣…”這段流水,當時年少的我一下子就被這華麗的音聲、熟悉卻特殊的行腔吸引住了!似乎全身的細胞都活起來了,由此而愛上了青衣的聲腔。
相信您愛上京劇也是從一齣戲、一段腔、一個身段、或一個演員而在那個瞬間開始的…
當時不懂什麼流派,只覺得顧正秋唱的好聽流暢,後才知道原來這個腔早已成了顧正秋老師的招脾腔,由這個點我想去尋求顧正秋唱腔的淵源,因而我認識了京劇豐富的旦角流派藝術。
當再次聽到顧正秋老師唱的“蘇三離了洪洞縣…”CD錄音時,仍有一種莫名的感動,同樣的唱腔、同樣甜美的嗓音卻多了些歲月的滄桑。而聆聽現場錄音的感受卻大不同於音質優雅的CD,CD 少了觀眾的激情,也少了王克圖先生水乳交融的京胡伴奏聲,而顧正秋更是該屬於舞台的。顧正秋、王克圖、現場觀眾,在那一剎那是個生命的共同體,更是令人懷念的精彩歷史片段。
令人不由得不想起那屬於顧正秋及許多精彩京劇藝人的世代,那是精彩的、傳奇的京劇世代!
在那個世代走過的京劇人都有說不盡道不完的故事,那是多變、動蕩的時代卻是京劇驕傲的日子。
無論海峽兩岸,顧正秋正如許多京劇人一樣,走過的生命就是傳奇的,人生的悲歡更是非常戲劇的。
當時為了生活、競爭,少年的顧正秋在上海唱<玉堂春>時,正巧碰上京朝大角荀慧生也唱其拿手好戲<全本玉堂春>,顧正秋不得不在唱腔上用盡巧思來迎戰,因而創造了些極富個人特色的<玉堂春>精彩唱腔。
當張君秋與顧正秋師徒五十年後第一次重逢於紐約的時候,剛見面不久張君秋先生就興致勃勃的哼起顧正秋的招 牌 腔 “蘇…三”!
我們不得不承認新的藝術至高點往往不光是閉門研究出來的,而是給 “逼”出來的!
我們無法苛求現在的京劇演員沒有刺激觀眾的能力,而是如今已欠缺“逼”京劇演員的大環境了。
當然顧正秋老師本身就是天生為京劇而生的大材,然命運弄人,許多人認為顧正秋的藝術光輝如不過早的淡出舞台,應可以有更大的成就,但如果顧正秋不屬於那個世代,該屬於那個世代?
那正是顧正秋的世代!
By: 何明原